自考本科是自学考试的一种,自学考试是以提升学历为主的考试,是根据层次不同可分为自考高升本、自考专科、自考本科,其中自考本科属于自学考试中最高的学历层次。
含金量及社会认可度是所有成人教育模式中最高的,但是相应的难度也是最高的。但是由于自考本科学历,在社会上有着极大的效用,因此每年报考自学考试自考本科的人数是比较多的。
1、先学公共课,再学专业科
这里首先提醒考生的是,在选择专业时,是否已想好要学习金融专业。因为金融专业课程专业性较强,无论是专科还是本科,至少分别有5门课程与其他专业不兼容,若通过这些课程后,再选择改专业,就得不偿失。
在选好专业后,建议考生先选择公共课,主要还是以防考生在学习过程中改专业,因为绝大多数公共课是通用的,基本不存在“白学”的情况。在通过公共课后,可选择经济类专业统考的课程,为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。例如,金融专业专科段的“经济法概论”、本科段的“市场营销学”等。接下来就可专心致志地准备专业课的学习了。
2、先熟读教材,再理解内容
无论是公共课还是专业课,在学习自考课程时,教材是最重要的学习工具,考试内容都在教材里。拿到教材后,考生要通过翻看目录、大纲等,对该门课程有一个初步了解。前面说过,由于金融专业课程专业性较强,加之大部分考生未在金融机构工作,无法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,将教材内容消化。这就需要考生对教材有充分的了解,才能理解各知识点的内容。因此,熟悉教材很重要。
其实,考生可以通过媒体、网络等途径,将所学习的内容进行理解和巩固。如“货币银行学”等教材中,有M1和M2两个重要概念,即广义和狭义货币供应量。考试时,出题人通常会通过多选题的方式,考核考生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和区分。
大多数考生会选择背书,而我是通过浏览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和阅读新闻的方式记住了它们。人民银行在网站上定期发布的相关统计报告中就有M1和M2.这样一来,将死知识变成活知识,而且还有数据作为支撑,理解、记忆就更容易了。